2021年7月21日,淇县地区突降罕见特大暴雨,为做好防汛准备,淇县公司第一时间成立防汛应急指挥部,所有党员、中层停止休假,严阵以待。同时,向水务发展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报告汛情,紧急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并采取防洪措施,在厂区门口、配电间、生产车间等位置放置沙袋、挡板等防汛器材,坚决预防洪水灾害。

但由于雨量过大,淇县山区发生洪水导致河流漫堤溢流、洪水倒灌,县城内涝严重,淇县公司防汛措施已无法阻止洪水进入厂区,城南厂城北厂配电间、脱泥间、各生产车间等区域均遭受不同程度损坏,城南厂厂区水位最高时高于地平达1.5米左右。同时,由于当天短时间内雨量过大,城南厂城北厂在7月21日当天晚上均滞留职工各10余人。为防止职工触电风险、尽可能减少设备损坏,公司被迫断电停产,随后断水断网。同时为进一步减少公司损失,滞留职工连夜将所有物资转移二楼,对所剩的食品重新分配,减少浪费。由于城北厂地势稍高,洪水倒灌现象较为轻微,故城北厂职工于7月22日下午先行脱困;城南厂由于地处泄洪区,水流大且深,无法立即实施救援。在此期间,我公司两次通过无人机向城南厂职工空投食物、药品、充电宝等必需物品,公司领导每隔半小时询问城南厂汛情,保障城南厂职工通讯畅通、生命安全。经过我公司多次与县领导、主管部门沟通,7月23日18点30分,城南厂职工在被困2天之后,分3批被成功转移,所有职工身体状况良好。

城北厂洪水消退后,公司第一时间制定复工复产方案,尽快从严从细做好城北厂复工复产工作。所有职工在第一时间对厂区进行了清淤作业,部分职工家里尽管也遭了水灾,但依然积极在现场参加清淤工作,真正做到舍小家为大家。天气转晴后,为进一步预防洪水过后造成的传染病等情况,公司于7月25号全天对城北厂进行全面消杀,坚决避免“大灾之后有大疫”,坚决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安全。同时,密切关注城南厂水位变化,一旦条件允许,立即开展复产工作。7月27日早晨,我们根据水位判断厂区内已经退水。我们不等不靠,用皮卡车和铲车进入厂区,查看受损情况,开展厂区清淤工作。7月28日,城南厂进厂道路仍未退水,我们每天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厂区清淤和复工复产工作。

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公司积极协调各方力量,紧急请求各方支援复工复产所需物资。洪水消退后,公司第一时间与防汛应急指挥部联系,上报水损情况及所需物资,指挥部调配发电机两台;系统内兄弟公司蚌埠中环有限公司于7月27日向我公司调配6名人员,携带专业设备协助我公司对水浸电力设备进行抢修;淇县环保局于7月28日调派工作人员协助城北厂复工复产;鹤壁市山城区污水处理厂于7月28日向淇县公司捐献电缆、防爆水带等物资,共同协助淇县公司复工复产相关工作。

针对公司严重受损、急需资金的迫切需要,淇县公司在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部门上报水灾受损情况,并通过发函、到访、多方协调等措施加大力度向淇县政府催收污水处理费,最终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收回应收账款747万元,为淇县公司复工复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减少停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淇县公司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系统处理能力,尽最大能力处理管网的污水。由于系统停运时间长,我们调整运行方案,对各个工艺段逐个进行确认恢复,首先实现系统内部循环。然后采取闷曝活化污泥,投加碳源等措施。最终,城北厂于7月26日恢复正常运营;城南厂一期于7月31日恢复进水、城南厂二期于8月2日恢复进水,8月2号城北厂基本恢复正常运营,8月8日城南厂基本恢复正常运营,出水稳定达标排放。恢复运营时间较预计时间提前将近两周。同时,经过我公司一系列积极的生产自救举措,有效将公司受灾后的经济损失由初步估计的1250万元左右降至400万元左右,极大的挽回了公司财产损失。
8月2日,县委书记杨建强、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王学良、副县长孙正阳等一行人来我公司城南厂视察复工复产情况,在查看公司受灾情况并听取我司复工复产的工作汇报后,对淇县公司在受灾后不等不靠,克服多方不利因素,主动开展恢复重建工作所取得成绩予以认可;对央企在灾后重建中表现出的勇于担当、克服困难、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同时对公司面临的困难及下一步公司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也提出了解决办法。


目前,我们的灾后重建工作已基本结束,接下来淇县公司将全面总结此次受灾经验,通过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人员技能等措施,加强极端灾害下的应对能力,不断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淇县公司将在集团公司、中环水务及水务发展公司的带领下,不断提高自身运营水平,为集团公司的环保事业尽绵薄之力,为淇县地区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